隨著國家對于環保力度的加強,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的建設項目也在各個城市落地。然而在項目選購上,卻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,許多采購單位對于環境監測系統理解存在誤區,將國控站和大氣質量監測微站混為一談,實際上其價格、功能、精度、特點均存在各種差異。那么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有哪些類型?究竟應該如何擇選?大家簡單介紹一下。
目前,國家對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控,一般采用的是固定站(也稱為國控站)的傳統模式。國控站的優勢,是檢測數據..可靠,可接作為地方執法的依據。
但是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:
①、建設和維護價格昂貴:國控站采用的檢測方法大多數都是紅外、紫外、化學發光法等,建站費用少則數百萬,多則上千萬,維護費用高達 10 萬/年,平均每周至少就要進行一次人工校準所浪費的人力就無法估算了。
②、覆蓋范圍有限:平均每個站點能監測到的也不過直徑 2 公里以內的氣體污染情況。按照國家頒布的要求,網格化監測部署 HJ 664—2013 標準,是每 500 米-4 公里設立一個。若以北京市總共 16410.54 平方公里,按一個站點覆蓋2公里計算,那么都需要 8205 個站點。但實際情況是,北京是目前總共只有不到 100 個國控站點。
③、監測內容有限:國控站主要以環境監測機構 AQI 六參數為主,對于工業城市污染特征氣體、無組織排放氣體(如垃圾填埋場的 VOC、惡臭等)監測不足。
④、實時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差:由于布點密度的限制,導致環境監測網無法全面覆蓋。環保局或相關執法機構,無法對偷排做到快速有效的實時監督。
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問題請和我聯系刪除!